孩子需要理解 父母需要帮助
“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格、涵养人生的教育,最终决定人生的幸福。”“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科学理论引导,需要潜心研究,需要智慧和技巧。”“父母担任着教育者、合作者、消费者的三重角色,但普遍存在角色混乱、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引导父母学会观察和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象,提升为人父母的能力。”5月18日,在中国出版社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家庭·家教·家风”研讨会上,围绕由北师大家庭教育课题组研发、中国出版社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N岁孩子N岁父母》丛书,与会专家纷纷建言。
很多家长不了解自己的教育责任
说起目前有些家长过分依赖教育机构、忽视自己教育责任的家庭教育误区,北京幼师实验幼儿园教学总监董学军一连说了5个“不”——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不知道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不知道孩子有什么兴趣,不知道幼小衔接的重点不是知识衔接而是学习品质和习惯的衔接,不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
董学军认为这样一岁一本的家庭教育丛书对家园共育很有帮助,有助于家长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要改变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听话等错误观念,真正读懂孩子,准确把握孩子成长的变化和特点,走出焦虑状态和教养困惑,做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家长。面对问题不惶恐、有原则,让尊重、陪伴、游戏、原则不成为空话,让自己慢慢变成真正合格的父母。”
“家长都舍得为孩子花钱,有个家长想把我们幼儿园的所有玩教具买一套回家,却没有时间陪孩子。”中科院幼儿园教研中心主任邹丽娜说,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在行为和情绪上出现一些问题,原因大都是家庭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邹丽娜发现,有的孩子总是在破坏,无法跟同学、老师相处,有的孩子上幼儿园的适应阶段非常长,有的孩子情绪急躁爱发脾气,都跟小时候不停地换保姆或者不停地变化生活环境有关。“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孩子最主要的安全感来源。”“要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安全、被看到、平静、稳固这4个元素非常重要。”“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我能看到你,我能看到真实的你,我接纳真实的你,我无条件地爱你。”
要引领家长关注孩子的智慧成长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国亮认为,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下一代素质如何是国家最大的安全问题,家长要为国教子,政府主导、学校作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
关于家庭教育的方向,傅国亮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傅国亮认为,一个是善良、一个是责任,最基本的是善良。人性教育被长期忽略,是中国教育乱象丛生的根源。“比如校园欺凌的施害者,很难判断其是非道德性质,但可以说人性受到了污染,所以善良和责任要在家庭教育中很好地研究。”
针对家长关注智力发展,看重子女知识积累而非智慧成长,傅国亮希望家庭教育丛书应当着眼于引领家长关注孩子的智慧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家庭教育学奠基人赵忠心指出,丛书的亮点是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孩子、夫妻、家庭和社会等多维度基础,特别肯定了丛书“点出不同场域中成人对孩子的影响”。
作为家长代表,北京联合大学心理中心的黄大庆博士说自己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是一个无知的父亲”,希望自己读了这套分层细、成系统、有实际案例、有理论支撑的家庭教育丛书,会变得更加理性、平和,更加从容地面对孩子的问题,更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成长,培养出有良好心态、有优秀品德、有良好修养、有优秀家风的孩子。
构建价值观统一的大教育环境
作为一年级孩子的妈妈,中国人民大学儿童心理学专家侯瑞鹤博士关注的是如何找到父母权威和尊重孩子之间的平衡。
侯瑞鹤说,二孩政策放开以后,有的家长拿不定主意要不要二胎,就问自己的孩子,老大说要就要,老大说不要就不要,“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孩子决定呢,这是把父母的责任转嫁给孩子”。她还认为现代社会的碎片化信息会肢解家长的思考能力,淹没家长的判断能力,孩子出现了问题就到网上找办法。“希望《N岁孩子N岁父母》丛书能让家长停下来看看自己,看到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才是孩子的成长背景,有规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自主性的孩子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据现代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兼儿童教育中心主任李静介绍,这套书的目的是帮助家长孩子解决孩子成长的问题,既不是理论的说教,也不是个人经验的分享,定位于回归家庭教育功能、回归日常点滴生活、回归文化自信与包容,从读懂孩子、做智慧父母、创建幸福家庭、迈向和谐世界等4个维度,用案例阐释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问题,帮助父母在关系、环境、家风中实现优质教育。
说起研发这套丛书的初衷,北师大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中国公益教育研究所所长尚立富博士强调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他回想自己小时候,哪个孩子如果行为不规范,街坊邻居就会说他,是环境在帮着父母管教孩子。而现在很多父母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学等科学知识,却没有变成社会知识,还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理性、有效地爱孩子,不知道如何把溺爱、无效的爱变成有效的投入和有序的关爱。这就需要构建价值观统一的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体系,形成环境育人,让孩子快乐、幸福,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我儿子已经在哈佛大学读博士了,我很欣慰自己跟儿子一直有良好的沟通。”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刘晓峰觉得教育孩子有三点特别重要,即培养一个好习惯、找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群性(即社会性),这三点都靠亲子之间建立在安全感上的沟通管道。
刘晓峰说:“我会认真读这套书,等我以后带孙子就用上了。”他的话引发与会者一阵会心的笑声。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关工委主任刘川生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姜军为丛书揭幕,并向四川省妇联儿童少年基金会王洁琼理事长赠送《N岁孩子N岁父母》及相关少儿图书1500余册。(本报记者 杨咏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